
2025年7月13日,贵州医科大学“正安红韵,医遗同行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遵义市正安县,开启了一场红色教育与健康服务交织的实践之旅。晨曦微露,蝉鸣萦绕青山,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队服,怀揣热忱,将青春的足迹深深印刻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。
访故居承初心:与历史对话,悟信仰力量
烈日当空,团队首站抵达尹珍故居--务本堂。尹珍是东汉时期西南地区文教拓荒者,曾赴中原求学,返乡后办学授课,首开贵州教育先河;他推动了中原文化在西南的传播,被誉为“南中名士”“汉三贤”之一。青瓦白墙的院落掩映于葱郁树荫中,木门上的斑驳纹路诉说着岁月沧桑。志愿者们驻足于旧桌椅前,凝视泛黄的手稿与照片,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展开对话。在尹真堂前的合影中,阳光洒落,年轻的面庞与百年前的红色精神在此刻交相辉映。


祭英烈铸忠魂:以行动诠释医者仁心
在正安县烈士陵园,志愿者们肃立默哀,为长眠于此的剿匪英雄、抗美援朝战士献上鲜花,轻轻擦拭墓碑上的尘埃。生卒年月间,和平的珍贵与医者的责任愈发清晰。随后,团队深入社区,为退伍老兵测量血压、记录病史,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,将健康关怀融入红色记忆的传承。

红医暖基层:童心银发共绘温情画卷
新龙孔社区里,志愿者们以“红色突围战”游戏开启童心课堂,毛绒玩具化作教学道具,红色故事在笑声中悄然生根。另一侧,队员们与老人促膝长谈,从慢性病管理到生活趣事,医学生的专业与温情化作春风,吹散孤独的阴霾。这一刻,健康知识与红色精神如清泉流淌,浸润心田。


匠心兴乡村:一把吉他的振兴密码
走进正安吉他工厂,团队见证了“500元闯广东”的创业传奇。从选料到调音,工人们指尖的专注诠释着“工匠精神”;“正安制造”的标签背后,是返乡创业者与乡亲们用实干铺就的乡村振兴之路。这份坚守,让志愿者们读懂“发展”二字背后无数平凡人的奋斗史诗。

茶田问振兴:青春脚步丈量产业之路
白茶基地中,志愿者们戴上斗笠体验采茶,玉白芽叶间滴落的汗水,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茶农“靠天吃饭”的艰辛。从水库防旱到物流攻坚,团队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寻找痛点,用年轻视角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——这片绿叶承载的,不仅是氨基酸的芬芳,更是共同富裕的希望。

结语:土地的温度,青春的答卷
从尹珍故居的文脉传承到烈士陵园的铮铮铁骨,从吉他工厂的机器轰鸣到白茶基地的满目青翠,正安以坚守与创新为墨,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。而贵州医科大学的学子们,用专业与热忱在这幅画卷上添注青春亮色。这趟旅程终将收官,但“红医精神”的种子已在心间生根——它昭示着:青春的价值,永远在与祖国同行的路上熠熠生辉。
